首页 > 品牌活动 > 社会实践
书籍如茶,久而弥香——王圣教授“文化研究读书会”成立暨第一期研讨综述
发布时间:2021-04-07 15:55:00浏览:

人文学院王圣教授“文化研究读书会”成立暨第一期研讨综述


人文与传播学院王圣教授组建的“文化研究读书会”,经过近两周的筹备,于3月20日下午2点在书行楼D栋310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期读书会。读书会由王教授发布招纳信息,经过面谈后学生自愿加入,目前由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十五名同学构成前期会员。


读书会以文化研究为主要研读领域,由王教授选定书目,带领学生逐章阅读原典,由理论的回溯及其内在理路的延展,构建总体性的思考框架,并将思辨理论与现实问题往复勾连,建立分析思维的有效途径。读书会选定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作为开启书目。该书既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起点,同时也是对马克思物化思想阐释的经典研究,是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后马克思主义思想脉络的源头,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及后来的激进左翼思潮的线索。

本期读书会阅读了第一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前三节。由于1923年正处于卢卡奇思想的“维也纳时期”(1919-1929),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最终的革命失败、资本主义的繁荣、以伯恩斯坦、李扑克内西、考斯基思想主导的第二国际立场等历史前提,使得卢卡奇要求回到“正统马克思主义”路线,放弃对马克思主义圣经式注解,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科学原理。

卢卡奇从对辩证法构成的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历史总体性出发,强调工人阶级作为认识的主体又是认识的客体,历史性地作为思维与存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构成“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的理论本质。因为辩证法是对概念自身不断转变的连续过程,在矛盾中的扬弃及总体的关系中避开了形而上学的僵化。同时辩证法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法,超越形而上学未被触动的客体及仅仅作为直观的认识主体,从而实现理论的革命实践。卢卡奇尖锐地批判了马赫主义所代表的直观唯物主义,其隐含的宿命论及唯意志论只有在非辩证的立场上才是矛盾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对抗性及无法解决的情况在其思想上的反映。同时所谓对辩证法的“批判”还来自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所支撑的自然科学的合理化思想模式,既将现象归结于数量统计的关系而非辩证的总体性关系,对现象的抽象恰恰是为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继而发展为经济形式的拜物教,人的一切关系的物化,改变了人们理解社会方式——一种孤立的事实、专门的学科、抽象的劳动分工乃至科层化的官僚制度诞生了。

卢卡奇批判资本主义所宣称的科学恰恰是最不科学的,整个在于它在根本上忽视了其所依据的历史性质。由于统计及其“精确”的经济理论总是落后于实际的发展,只考虑这个状况中那些现有事件中产生出来的明显变化,因而也将资本主义逐步永恒化。辩证法要将事物表象与其概念加以区别,正是辩证法在认识上的前提。


最后,王教授对同学们的提问做了解答,尤其关于什么是辩证法,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基本特征等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从卢卡奇在前三节的话语背景及理论目的等方面对本期读书会做了总结,并布置了下一次的读书任务。

(来源:三亚学院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