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做对党忠诚的老实人
罗荣桓
1902~1963
—党团之声问答系列—
前言
01
人物简介
简介
罗荣桓(1902~1963),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者,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生于湖南省衡山县寒水乡南湾村(今属衡东县荣桓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罗荣桓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罗荣桓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上过井冈山,经历长征。到延安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中,先在晋冀边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率军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政委,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建国后两任总政治部主任。为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月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1950年4月任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同年9月兼任总干部管理部部长。1952年领导筹建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兼任院长。他善于团结和使用各方面的干部,领导建立干部工作制度,加强干部工作建设。1954年6月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11月任中共中国人民解放军监察委员会书记。
他在领导全军政治工作中,强调发扬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保证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并主持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领导“向文化大进军”,提出“系统的、联系实际的、稳步前进的”部队政治理论教育方针。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从1959年12月起,他在中共中央军委还分管民兵工作,曾任人民武装委员会主任,强调民兵工作要在地方党委领导下,围绕生产,结合中心任务进行,进一步明确了和平时期民兵建设的方向。60年代初,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学习党中央的立场、观点、方法。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背景知识问答活动。学期末会根据答题情况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扫码进入小程序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