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强化红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红色思维,传播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我校团委设立党团之声栏目。
本栏目将使用文字,声音,问答等多种方式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党团史教育活动。
本期党团之声栏目将为您带来“愿拼热血卫吾华——左权”,欢迎您的收听。
01
将军简介
简介
左权(1905年3月15日—1942年5月25日),原名左纪权,号叔仁,1905年生于湖南醴陵。
人物生平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选送到苏联留学,相继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1930年奉调回国,被分配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红军军官学校一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作战局局长、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多次参与指挥反“围剿”作战,参加了长征。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左权被任命为八路军副参谋长。不久,他随朱德总司令率部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辟抗日根据地。随后他还兼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在指挥作战和军队建设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1940年参与领导了著名的百团大战,1941年取得保卫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的“黄崖大捷”。1942年5月25日,在指挥八路军总部机关转移时,被敌人的炮弹击中牺牲,壮烈殉国,时年37岁。
02
将军精神
将军精神
1937年12月3日,左权给母亲写信,“决心与华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草,准备还吃草”。秉承“吃草精神”,左权时刻关心人民的疾苦,他和彭德怀在清漳河畔组织展开大规模的军民生产自救运动。深厚的群众基础,成为我军粉碎日寇“扫荡”的重要保障,有力帮助我军给予了侵略者沉重打击,创建并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
左权长期担任参谋长工作。著名作家刘白羽1939年春天曾在八路军总部见到左权,发现他是司令部里“最繁忙的人”,“除了重大的事由朱总司令决定之外,一般工作都是他处理”。左权牺牲后,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在悼念左权的文章中说:“军队的一切建设, 部队的管理教育, 战斗战役的组织,一切军机的运筹帷幄, 无不精细周详, 大事不悸, 小事不忽, 在日常工作中, 尤其是敢于负责, 决非敷衍苟且之徒可比。”时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回忆说:“对于工作, 左权同志有着认真不懈的工作精神, 每天都要做到十五六个小时工作, 往往工作到更深人静的半夜。”抗战期间曾担任左权警卫员的陈利财回忆说:“左副参谋长的工作是非常繁忙而紧张的,每天工作在16个小时以上。有时朱总、彭总去延安开会,总部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着。”
1940年8月,左权协助彭德怀组织指挥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毙伤俘日伪军4万余人。1941年11月,左权指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进行黄崖洞保卫战,与日寇血战8昼夜,毙敌千余,创造“以少胜多、敌我伤亡六比一”的成功战例,被中央军委赞为反“扫荡”的“模范战斗”。
左权总结我军作战经验,撰写《埋伏战术》《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余篇军事著作,在我军军事理论、战略战术、军队建设等方面均有建树,被誉为“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
1942年5月,日寇向我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麻田疯狂进犯。为掩护总部突围转移,左权冲在前沿指挥,25日在十字岭壮烈殉国。“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彭德怀说。
“分离21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这是左权牺牲前3天写给妻子刘志兰的第11封信,也是最后一封信。醴陵城区的西山上,左权将军纪念碑巍然耸立,与左家老屋相呼应,不断激励后人,迈向新时代的奋斗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