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之声问答系列|国防现代化的奠基人——聂荣臻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07-12浏览次数:0

国防现代化的奠基人
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


—党团之声问答系列—






★ 前言 ★
为强化红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红色思维,传播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我校团委设立党团之声栏目。
       本栏目将使用文字,声音,问答等多种方式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党团史教育活动。
       本期党团之声栏目将为您带来“国防现代化的奠基人——聂荣臻”,欢迎您的收听。同时欢迎大家踊跃参与位于最后的背景知识问答活动,学期末会根据答题情况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01


人物简介


       简介
       聂荣臻,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人物生平
       聂荣臻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后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新中国成立以来,聂荣臻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等职。1955年聂荣臻被授予元帅军衔。


02


卓越贡献





       将军轶事
       战争年代,全军的编制极不统一,要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这种状况必须改变。确定统一的体制编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聂荣臻和总参谋部的同志一起,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研究了许多国家军队的体制编制,从我军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便于指挥、便于机动、便于作战、便于武器装备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了我军的体制编制方案,供中央军委决策。在精简整编的同时,聂荣臻还在军委领导下具体参与了各军兵种的组建工作,先后组建空军、海军,并逐步建立起炮兵、装甲兵、防空军和工程兵、防化兵。

       为了打造一支一流的人民军队,聂荣臻还抓了对军队建设有长远意义的两项工作:一是建立各级各类军事院校;二是对全军指战员进行文化教育。在组建各军、兵种的过程中,聂荣臻深切感到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1950年3月10日,他向国家领导人建议,建立一批工程兵、炮兵、装甲兵学校,以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干部;各军区设立步兵学校或高级步兵学校,培养初级和中级军政干部。这些建议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一批院校很快组建起来。1952年,中央军委决定,要把文化教育作为全军训练的中心任务。聂荣臻积极热情地投入到组织工作中。到1953年,部队基本上扫除了文盲半文盲,干部的文化程度普遍得到提高,为掌握先进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除此之外,聂荣臻还是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国家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停止援助并带走了重要图纸资料,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争论的情况下,聂荣臻顶住压力坚决反对“两弹”下马,力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继续研制导弹、原子弹,他提出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成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针。他创造性地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实行行政指挥和技术指挥“两个系统、两条指挥线”,他强调,科学家的事交给科学家去办,专业领域的事交给专业人士去办,大大激发了参与研制“两弹一星”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和潜能,使我国的导弹、原子弹、氢弹很快试验成功。他常对科研人员说“成功了算你们的,失败了记在我账上,毕竟你们苦也吃了累也受了,我是来干什么的,我就是来担责任的”。在导弹核武器试验现场,他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亲自到导弹发射架下坐镇,直到两弹对接通电试验成功才离开。第一颗全当量氢弹试验,聂荣臻是发着烧,抱病前往核试验基地,现场主持试验。正是因为聂荣臻大无畏的担当和开拓精神,两弹武器化很快得以实现,中国正式迈入核大国行列,国防和科技实力也得到大大提高。

 



03


背景知识问答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背景知识问答活动。学期末会根据答题情况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扫码进入小程序答题






-   E N D   -






(图文来源于校团委学秘书处)
党团之声:高文杉
美编:高文杉
审核老师:刘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