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之声问答系列|布衣将军——冯玉祥

发布者:孙凡发布时间:2025-03-05浏览次数:691

前言

为强化红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红色思维,传播革命先烈英雄事迹,我校团委设立党团之声栏目。

本栏目将使用文字,声音,问答等多种方式为您带来不一样的党团史教育活动。

本期党团之声栏目将为您带来“布衣将军——冯玉祥欢迎您的收听。

01人物简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籍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生于直隶青县(今河北沧州),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统帅和西北最高军政首脑,是我国民主党派之一: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早期领导人。

冯玉祥本属直系军阀,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倒戈,改所部为国民军,后退入西北,自成势力。1935年,冯玉祥晋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1月冯玉祥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同年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冯玉祥在回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终年66岁。他被后人称为布衣将军。

人物生平

冯玉祥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冯有茂原为泥瓦匠,后考入武学堂,投身于淮军刘铭传军中任哨官。冯玉祥年少从军,15岁正式入伍淮军,在军中初期,父亲的严厉批评影响了他未来的生活作风。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冯玉祥参与了滦州起义。起义军主力是北洋军的三个营,冯玉祥是其中一个营的营长。起义成立了北方革命军政府,推举王金铭为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参谋总长,白雅雨为参谋长。

袁世凯称帝后,蔡锷在云南宣布起义,并出兵讨伐。冯玉祥奉命率军赴四川,与护国军作战,冯玉祥先打败了护国军先锋军,随后与蔡锷议和,发动护国战争。

1917年,张勋复辟后,冯玉祥第一个带兵攻入北京,赶走了张勋。在这之后,重新掌权的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在广东发起护法战争,并派军队攻打福建。

1920年6月,直皖战争爆发,驻守沅陵以西的皖系田应诏部及湘军赵恒惕部直逼属于直系的冯部,冯玉祥被迫北撤,移驻河南信阳。

1921年,冯玉祥率部入陕,8月任陆军第11师师长,从属直系军阀,率其部队入陕西,进攻汉中,陈树藩见难以应战,逃往上海。此时,靖国军内部发生矛盾。冯玉祥借机收编靖国军,于右任、杨虎城一再反对亦未能奏效。后冯玉祥接任陕西督军,并以此地为地盘扩充,受到苏联大力支持壮大,其军队因此被称为“西北军”。

1921年10月10日,冯玉祥晋加陆军上将衔。进驻陕西是冯部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冯玉祥统一军政,收编了胡景翼等杂牌军,加紧整顿和训练军队;同时为地方选贤任能,筑路办厂,在省政上颇多建树。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发动了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

1926年,冯玉祥在西北重整旧部,率领国民军在绥远五原,宣参加国民革命的誓师大会。

1927年1月26日,冯玉祥返抵西安。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陕甘等地颁布治理条例,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扶助工农运动。

1933年,冯玉祥与旧部组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收复失地,展现其抗日决心。

1935年11月,冯玉祥同宋庆龄、何香凝等13人,向国民党当局提出恢复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主张。

1946年,冯玉祥以“考察水利专使”的名义迁居美国,期间揭露蒋介石发动国共内战等破坏和平的行为。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他发表了《对被开除党籍的声明》,正式宣布“同国民党内民主派的同志们一起,为推翻蒋介石的独裁制度,在中国实现和平与民主而奋斗”。为了防范国民党特务暗害,冯玉祥还预立遗嘱,表示“要敢说,要敢作,要为人民受难,要为人民死”。

1948年,冯玉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离开美国,计划回到国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但在途中邮轮失火,冯玉祥不幸遇难,终年66岁。

02后世评价

总理曾评价冯玉祥将军说:“冯玉祥将军是一位从旧军人转变而成的坚定的民主主义战士;虽然和所有的历史人物一样,由于政治视野的局限,在他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是,瑕不掩瑜,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事业的贡献,将是永垂不朽的。”冯玉祥的一生充满了多次的政治抉择和军事转折,从最初的参与辛亥革命到之后的多次倒戈,如护国运动、北京政变、中原大战等,他的行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

03知识问答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背景知识问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