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踏浪赴乡野,三亚学院学子以实践绘就振兴图景

发布者:孙凡发布时间:2025-09-10浏览次数:996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对三亚发展的重要指示,三亚学院依托海南地域特色与多元文化资源优势,打造校内实践育人新路径,组织本校青年学生开展和参与与海南文化传承、保护、创新、弘扬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充分挖掘海南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为高质量推进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特开展三亚学院2025年“三下乡”专项实践活动。助力海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推动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为海南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代码下乡:轻量化数字工具助力荆州乡村振兴”实践项目成效显著。团队深入荆州乡村,聚焦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已完成农产品线上销售小程序核心功能开发,收集32条农户需求并优化界面适配操作习惯;筹备含20个案例、5条短视频的“数字工具助力乡村振兴”宣讲素材库,明确互动流程;与1个行政村达成共建意向,《数字化共建初步方案》获村委会认可;梳理乡村网络基础设施问题台账,细化15项建议措施;积累2.3万字调研数据,调研报告初稿完成30%。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学子以代码为笔,用技术赋能乡土,让数字之光点亮乡村振兴路。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在荆州乡村,完成农产品线上销售小程序核心开发与界面优化,筹备数字工具宣讲素材库,与行政村达成共建意向并细化网络建议。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三下乡”方面,多支团队扎实推进前期工作:“传承茶艺薪火・续写文脉新篇”队组建10人志愿服务小队,敲定“五个一”实践内容;黎韵薪传团队聚焦海南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开展深入调研并整合案例、联络相关方;“追寻椰岛红色足迹”队梳理红色资源,学习琼崖革命历史。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

7月26日,三亚学院潘玮珏、李倩、黄石朋三名同学在崔小娜老师带领下开展三下乡实践,先后走进养老院、敬老院、村委会。在养老机构,他们不仅细致打扫居住环境,更围坐倾听老人讲述往昔故事,让陪伴的温暖直抵人心;在村委会,通过与干部深入交流,详细了解社区发展规划与治理创新,针对老龄化服务等难题的探讨,让他们真切触摸到基层工作的复杂与艰辛。

 


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效初显,舞蹈编导专业徐美娜与人文学院播音专业王飞飞于7月8日至23日在海南省学生军事训练基地开展实践。两人围绕日常军事管理开展工作,严格执行营地作息制度,督促班级成员按时起居、参与集体活动,同时维护训练及生活场所纪律,时刻关注成员身体与思想状态以应对突发问题;协助教官组织队列训练、军事技能教学和国防知识学习,引导大家掌握训练要点;在考核阶段,提前组织针对性复习与模拟演练,过程中维护秩序保障公平,事后汇总成绩并复盘分析。下一阶段,学院计划拓展服务范围,为乡村留守儿童开展音乐支教、与乡村教师交流、为老人演出等活动,持续以音乐文化服务基层。

 


健康产业管理学院

“三下乡”方面,组建多支实践队赴省内外开展活动,聚焦农村留守儿童与老年人健康、健康知识普及不足等问题,深入村落走访调研,结合实际需求设计理论宣讲内容,100余名学生在4名指导教师带领下有序推进前期工作,为后续精准服务筑牢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2301班学生贺琦飞响应“三下乡”号召,暑期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教育体育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政务见习,担任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见习干事。期间,他参与日常教务管理,认真完成文件整理、活动方案筹备及部门协调等工作,获单位认可;还依托专业基础主动承担青少年思想引导工作,结合时代话题与生活案例开展生动思政教育,既增强了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也提升了自身教育引导能力。



管理学院

三亚学院管理学院积极组织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涵盖“三下乡”主题,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为目标,组织2024级全体学生及2023级部分学生(涉及7个专业)组建43支实践团,于7月10日至8月30日分批次在海南、内蒙古、浙江等多省份开展活动。实践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爱国主义教育等八大主题,其中“红砖筑南梁,青春逐梦行”队赴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等红色景区开展红色教育调研,“乡音青听”队在海南各市县开展“普法护成长·暖心伴桑榆”活动。

 


体育学院

体育学院学子暑期将实践融入多元场景,以专业服务社会:朱助彬、黎芳、王宇鲲走访三亚13家潜水机构,完成2000份问卷调研,聚焦安全规范、价格透明等问题,为行业改进提供一手反馈;杨军强在酒店策划组织亲子户外拓展活动,通过水上大战、射箭等项目,在保障安全的同时助力亲子关系升温;蒋文佩开展散居孤儿走访,送去物资关怀并形成调研报告反馈需求;此外,李雅轩在游泳馆担任教学助理提升教学能力,戴尚昂、王一楠在中小学飞盘公益课堂传递团队精神,张莹娜深入社区引导科学健身,学子们以体育为媒,在实践中锤炼本领,让专业价值在服务中绽放。

 


人文与传播学院

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及相关实践活动中,组建多支实践团队,数百名师生参与其中,服务群众数千人次,完成多项民生实事、主题宣讲并提出十余项务实建议。众多学子奔赴海南多地及新疆、陕西等地,开展热带农产品直播推广、渔民电商培训、支教、生态调研等活动,其中“绿水又见青山小队”完成多场直播助农,培训村民;部分学子在海南五指山等地开展推普活动,通过趣味课程、文艺展演等帮助小学生提升普通话能力,建立多个“推普角”。

 


财经学院

7月20日,潘伟诺、李雨昊等同学在河北省新乐市邯邰镇多个村落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聚焦农产品助销、文化传播、教育帮扶三大方向取得阶段性成果。前期通过调研明确当地需求:西瓜种植户缺宣传销路、乡村小学课外资源少、伏羲文化宣传形式老化。实践中,电商组帮农户建短视频账号,设计组手绘含地标元素的包装箱;开设融合伏羲文化与科学实验的“趣味课堂”;初步制作《90秒看懂伏羲文化》短视频及文创草案;还为老人拍“笑脸照”、组织留守儿童“西瓜宴”。同时搭建农产品帮扶群、文化宣传群、教育资源群3个长效对接渠道,后续将优化行动并形成建议,以大学生技能为新乐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法学院

三亚学院法学院、自贸港国际法学院2024级卓越创新班学子组成四支实习小组,赴海南省第二中级法院、三亚市城郊法院等四家司法单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沉浸式暑期实习。学院领导与指导老师带队送岗,学生们在实务一线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跟随导师参与提讯、整理卷宗、旁听庭审、学习法律文书撰写,体会“罪刑法定”原则的落实;协助处理民商事纠纷,在立案、审判、调解等环节积累经验,感受法条与实践的结合。

 


外国语学院

三亚学院外国语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序开展,活动覆盖该校及附近约160名小学生,完成45课时授课,学生人均完成5幅作品。下阶段计划围绕黎锦、南海观音、贝壳等海南特色主题开展创作,让孩子们在画笔流转中加深对本土文化的感知。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三亚学院的学子们更深入地触摸到基层的温度与历史的厚度,从田间地头的调研到社区服务的点滴,从文化传承的实践到民生需求的倾听,心中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愈发炽热。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这段实践为新起点,把所见所感化为前行动力,用青春力量续写担当,在服务社会、助力发展的路上步履不停,既带着校园里的知识火种照亮基层,也带着基层的真实回响反哺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属于三亚学院学子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