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路成长温暖随行
公益类社团志愿服务成长心得
当十一月的风掠过三亚学院,青春的朝气在社团天地间蓬勃生长;当陌生的面孔因共同热爱相聚,成长的画卷在并肩前行中徐徐展开;当懵懂的探索撞上坚实的指引,蜕变的力量在每一次实践中悄然积蓄。于初入大学的学生而言,社团是兴趣的港湾,是技能的课堂,是友谊的桥梁,更是自我突破的赛场。
从拘谨羞涩到从容自信,从独自摸索到协同作战,从一知半解到驾轻就熟,社团的每一寸时光,都在见证着这场盛大的蜕变,让青春在热爱与坚守中绽放别样光彩。
益伴新程 沐光前行
非遗绘梦志愿者协会
社员:曾之淇
怀着对传统非遗文化的好奇与对手工制作的热爱入社。初入社团时只觉古老技艺神秘而遥远,深入参与志愿教学后,方知非遗是鲜活于指尖的技艺而非橱窗陈列品。专注练习中,不仅精进手法,更沉淀心性,习得手艺之余,亦涵养了耐心与匠心。
社团如家般温暖,汇聚着志同道合的伙伴。活动中切磋技法、分享灵感、畅谈文化理解,因共同守护传统文化产生的共鸣与默契,缔结了深厚友谊,也驱散了初入大学时的迷茫。在这里,技能成长与精神归属感兼收并蓄,指尖延续着古老智慧与美感,这份传承的温度,将长久温暖我的大学时光。


三亚学院红丝带志愿者协会
社员:冼心琳
加入红丝带志愿者协会,如一束暖光,照亮我对公益责任的认知,为青春指引全新方向。此前,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多源于课本碎片信息,常因陌生而心存隔阂。成为社团成员后,我通过系列知识分享交流活动,逐渐褪去对该话题的敏感胆怯,明晰防艾宣传既是医学知识的普及,更是平等尊重的传递。
这里汇聚着心怀善意的伙伴,“守护生命”为共同信念,用真诚打破偏见,用专业驱散误解。这段经历彰显青春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更在于对他人与社会的担当,作为红丝带志愿者协会的成员之一,愿以微薄之力践行传播防艾理念,让温暖与希望洒满校园。

健康小管家
社员:黄罗中
怀揣对医学知识的向往与志愿服务的热忱,加入了这个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温暖港湾。短时间内的经历,让我对“医学”与“成长”的认知愈发立体而深刻。
社团初体验始于健康知识摆摊活动,趣味有奖问答环节让我在轻松氛围中掌握健康知识。这场活动既是知识传播的趣味互动,更是健康理念的播种之旅,成功的专业知识讲解也让我在“学以致用”中收获信心。
后续的医学知识讲座上,主讲老师勾勒出广阔的学习蓝图,从基础病理知识到针灸等特色课程,引发了无限期待。关于“骨质疏松”的讲解让我意识到年轻时期预防的重要性,而社团走出校园服务社会的规划更令人振奋 —— 进敬老院科普保健知识、入小学开展身体检查教学等。这里不仅是技能学习平台,更是培养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的大家庭,将携手以知识为翼、以温暖为心,在服务奉献中书写别样青春。


蓝丝带海洋保护三亚学院志愿者服务社
社员:李卓林
作为蓝丝带海洋保护三亚学院志愿服务社的新成员,致力于守护神秘广阔的海洋家园。这片孕育无数生命的蓝色净土,正面临污染、过度捕捞等严峻威胁。社团常态化开展海滩清洁活动,我在目睹了堆积的海洋垃圾后深受触动,守护决心愈发坚定。
在这里,有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协同发力,通过宣传活动与科普讲座,持续深化海洋保护认知。我会以蓝丝带为指引,从自身做起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积极投身环保行动。坚信这场海洋守护持久战虽任重道远,但众人同心聚力,必能让蔚蓝永续闪耀,让海洋生物在纯净家园中自在栖息。


一露童心公益社
社员:李博涵
社团恰似一扇被推开的新窗,蕴藏着无限成长可能。在女童保护部,前辈们以耐心指导传授专业理论,用亲身示范讲解授课技巧,助力将枯燥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一次次培训中,我褪去初始的胆怯,逐渐展现出敢于表达、勇于担当的一面。在这里,我深知成长藏于每一次勇敢尝试,匿于伙伴间并肩奋斗的汗水。
“一露童心”社团满溢温暖,其女童保护工作意义非凡,为天真烂漫的女童撑起安全保护伞,帮助女童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学会拒绝不当肢体接触。

鸣鹰支教队
社员:邓冰晓
从精心备课到制作 PPT,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初抵支教学校时,对课堂效果的担忧与对教学的期待交织。然而,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瞬间驱散了我所有不安。
首次音乐课堂上,以《虫儿飞》为教学内容,孩子们的好奇与热情显而易见,不断提问互动。孩子们坐姿端正,积极响应指令,课堂尾声的全班大合唱,标志着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也让我和其他授课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课堂中的点滴瞬间,无论是专注听讲的身影、踊跃答题的模样,还是偶尔的小喧闹,都拼凑成了温暖的记忆。这段经历让我跳出自我得失的局限,学会以耐心与同理心付出。教学相长间,既传递了知识,也从孩子们身上汲取了纯粹的热爱与坚韧,这份珍贵的收获远超技能本身,值得永远珍藏。


琼崖寻迹
社员:杨诗涵
“琼崖寻迹”社团的党建红色基地参观活动,为我搭建了深化认知、凝聚力量的成长平台。活动中,我通过文物史料观摩与专业讲解,直观感受琼崖革命历史的厚重底蕴与先辈崇高精神,实现从史料阅读到实景学习的升级,让历史认知从平面走向立体。
不同专业的伙伴各展所长、分工协作,在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强化了集体凝聚力与归属感。此次活动推动我反思红色基因传承之道,明确 “寻迹” 的核心在于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学习发展的内在动力,主动担当时代责任。社团为连接历史、现实与未来提供支撑,助力我与社团共同成长,书写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


三亚星火志愿者
社员:李也
初遇社团,便是邂逅全新蜕变的开端。我曾担忧融入困境,生怕成为游离的 “局外人”,但真正踏入这片天地才发现,温暖与成长从不缺席。初次参与活动面对复杂策划手足无措时,前辈们俯身梳理逻辑、细抠漏洞,同组伙伴倾囊分享经验、携手探索,这份纯粹的善意总能驱散紧张。
在这里,我不仅能习得活动策划、文案撰写等实用技能,更能在头脑风暴与深夜攻坚中,见证彼此的闪光点。有人善引氛围,有人直击核心,个体也逐渐敢于发声、突破自我。社团如温暖的 “能量场”,既赋予技能提升的踏实,也给予同频陪伴的慰藉,更昭示着:勇敢迈步,方能邂逅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份温暖也将持续传递,助力我在社团中成长。


阳光公益社
社员:钱鑫鑫
在医院导诊志愿活动中,我从面对患者咨询的紧张无措,逐步变得从容耐心。指引科室、协助填表、安抚情绪等细微举动,既助力了患者就诊,也提升了沟通与应急能力。小学非遗宣传活动里,团队打磨宣讲内容、设计互动游戏,在孩子们对传统技艺的好奇目光中,深化了我对文化传承的认知,锤炼了策划组织能力。
更可贵的是,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为公益初心并肩协作,将深夜研讨的热忱与活动成功的喜悦,定格成温暖回忆。这段经历印证了公益双向成长的真谛,既让人突破自我、增强责任与同理心,也彰显了平凡行动汇聚的不凡力量,让成长之路满溢光亮。

天涯社工协会
社员:潘彦蓉
加入天涯社工社团为大学生活开启了全新维度,我在探索中收获温暖与成长。从最初因好奇加入,到深度沉浸于 “以微小行动传递善意” 的公益氛围,我在各类线下实践中受益匪浅。
走进敬老院陪伴老人、参与志愿活动,在协作中感受“同频共振”的团队力量。这段经历不仅助力技能精进,更唤醒同理心、孕育责任担当。未来,我将以真诚为帆、专业为桨,在社工之路上稳步前行,让青春热爱融入每一次志愿服务,续写公益篇章。


一棵树公益社
社员:佟财宇
在加入一棵树公益社的蓝信封通信志愿者前,我常将成长等同于技能习得、目标达成等可见的“获得”。而与远方小朋友的书信相伴,重塑了我对成长的认知。初期我陷入说教误区,经社团培训引导后,转为以倾听与陪伴传递温暖,在共情中收获彼此的治愈与信任。
面对小朋友的情绪困扰,我在社团分享会上寻求伙伴帮助,协同完善回信助其振作,也打破了“成长需独自承担”的执念。这段经历让我领悟,成长的真谛在于珍惜过程中的温柔倾听与并肩同行,将微小温暖汇聚成照亮彼此的光。

社员:薛珺玮
加入一棵树公益社最深刻的收获并非助人的数量,而是参与者自身的蜕变与成长。在与小朋友的书信互动中,我学会倾听内心、有效沟通,这一过程如同心灵清创,抚平了焦虑浮躁,收获了平和与耐心。
同时,我也重新认知了自我价值,从质疑一封书信的力量,到明白价值在于真诚联结而非声势浩大,不再低估微光的能量并为之自豪。这里宛如修身养性的道场,让我褪去浮躁,汲取内心的宁静与力量,成长为更柔软、坚韧且完整的个体。

从初入公益社团时的懵懂试探,到如今对社团公益的热情坚定,新成员们的每一步成长,都藏在志愿服务的点滴里。从活动策划时的手足无措到流程推进的有条不紊,从与受助者沟通时的紧张羞涩到真诚交流的自然热忱,大家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收获了技能、勇气与珍贵情谊。
社联见证着这份蜕变,更期待未来,新成员们能带着公益初心继续前行,让青春在奉献中愈发闪亮,让社团的公益之光温暖更多角落!
